聲無哀樂 - 有靈魂地上鏈
- 音樂火鍋 Music Hotpot

- 9月2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陳奕迅推出〈陀飛輪〉好像是久遠的歷史,當時我才剛剛成為中學生。對手錶的興趣我一直都有,但並不著迷。學生時代戴過不同的石英錶,後來智能手錶愈興旺,功能愈繁複,我卻想起第一次離遠接觸機械錶的往事和近來一段經歷。
大概小四小五,懂得自己出門的歲數。油麻地是觀塘線總站,上車坐在靠玻璃的位置。沒有手機的日子,上下左右望著等開車。幾個站後有位西裝男士坐在我右邊,我又繼續四處張望,直到發現他的左手戴著手錶,棱角分明,字體顯眼,我以前沒有看過這種手錶,更覺神奇,一直盯著來看。西裝男士不可能不察覺我的眼神,他沒有特別向我展示手錶,也沒有特別收起來,雙手各自繼續放在褲袋上。手錶是稍稍倒過來,我看了很久才看出錶面的英文字是「IWC」,這三個英文字往後就在我心中隱隱萌芽。
既然是隱隱萌芽,我也不常發覺它長得有多大,直到它看到另一隻IWC。上年我和朋友跟一位退休教授吃一人一鍋。因為是打邊爐,雙手常常會伸出伸入煮食夾餸。我瞥見他的正裝錶,錶面十二時對下有一串斜體字。那個位置通常寫公司名稱。我想了一陣子,記起IWC舊款用的正是斜體全寫。我問教授,你的手錶是舊款IWC嗎?他似乎有點驚訝,反問我,你喜歡手錶?輪到我點頭。他說,現在的年輕人更多喜歡智能錶,但我喜歡財力上能負擔的工藝品,手錶相機鋼筆汽車這些。我望到朋友的臉色就知道朋友不懂或沒興趣這些,便最後多問一句,教授有什麼手錶是想要但沒有買的?他說出一個我不太認識的牌子,再說廿年前很喜歡它破格的設計,但太貴。話題草草收結,繼續打邊爐。送別教授後我跟朋友去喝一杯,我提起剛才的話題,朋友說他覺得智能手錶不貴又方便,不明白為什麼要講究工藝,而不追求功能。我自知在這點上大家沒什麼共同,一回家就緊記要做功課,多了解那個牌子。
早些日子機不可失,這個牌子因為代理問題在市場上出現一批非常便宜的倉底一手貨,人生的第一隻機械錶我買了它的入門款,一入手就上手,戴著它去另一處吃飯,途中找出〈陀飛輪〉來細聽。歌曲歌詞隔了十五年依然相同,中學生和職場人的身份卻有無數分別。跟中學同學聚舊時,他們都說雖然人工愈來愈高,但早已滑牙,稜角都被磨平,變成無靈無魂的上班機器,正如歌詞所說的「靈魂若變賣了/上鏈也沒心跳」。我不敢建議什麼,靜靜聽著他們的苦,低頭看著錶,覺得自己仍然對世間的事物有興趣,仍然計劃以後要不要買隻IWC,再跟有靈魂地上鏈的愛錶之人分享心得交換故事,原來已經很美好,至少沒有「忘掉了為甚麼高興」。
陳奕迅 Eason Chan - 陀飛輪
作曲: Vincent Chow
填詞: 黃偉文
編曲: Gary Tong
監製: Alvin Leong
IG:@cheukyiuuuu
一個欣賞阿多諾對音樂的態度,但不完全認同他音樂哲學的人
圖片來源:YouTube @ universalmusichk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