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火鍋 Music Hotpot
音樂火鍋專訪 -「不只是動物」音樂企劃
「不只是動物」音樂企劃
透過五首音樂作品,五個動物故事和五個音樂映畫去細說人生。

連倩妤
誰是連倩妤?
喜歡「人的工作」
連倩妤除了是「不只是動物」音樂企劃的發起人,也是填詞人。在大學時修讀商科,畢業後曾經做過會計,也曾經為多個化妝和時裝品牌擔任市場推廣。繞了一大個圈,才發現自己喜歡做「人的工作」,於是便進修心理學及心理輔導,完成碩士學位後曾在幾間中學任職輔導員,繼而再進修遊戲治療和兒童社交及情緒管理,曾經任教育及親子專欄作者,幾年前因朋友介紹,開始嘗試填詞,自此迷戀上填詞。

連倩妤
連倩妤的填詞世界
填詞對我來說是一個遊戲
一直相信文字和音樂都具有無窮力量,從小喜歡看書和聽歌,對於她來說,填詞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,她坦言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,她說:「因為粵語很有限制,而歌曲本身也有旋律的規範,每當可以打破限制,破解到謎底,就像征服一個遊戲,像玩sudoku或拼圖,感覺很有成功感,過程好玩有趣之餘,其實是一種享受。」
填詞讓她意外發現自己
「最神奇的是填詞讓我重新發現自己。」連倩妤承認自己是一個依賴的人,遇到問題時,總傾向找別人幫忙,但填詞其實是一個人的事,只能靠自己,純粹是個人創作,就算有時出現樽頸位,尤其當沒有靈感但又要面對死線時,極其量也只可以問人取意見,但終究要靠自己完成整份歌詞。「有時我往往為了填好一首歌而廢寢忘餐,填完一首歌便輕了兩磅,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都很奇怪我為何會對填詞好像著魔一般沉迷,而的確,自從迷戀上填詞後,我比之前少了與朋友相聚,常常自我隔離埋首創作,空餘時間我也用來看書、聽歌和看電影。創作需要時間和力氣,有時還要面對批評和挫敗感,親人和朋友有時又會埋怨我,但我依然義無反顧,懷着一股熱誠,堅持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我遇見了一個不太熟悉的自己,我發現了一個奮不顧身的自己。Michael 觀察到我每當談及歌詞,往往像上了身一樣,眼睛也發亮,眉飛色舞七情上面似的。」

Michael & 連倩妤
單純的喜悅
「說填詞是夢想我覺得有點虛無,我反而想形容填詞為一件我很喜歡的事情,它讓我很快樂,我可以找到一種東西給予我一種單純的喜悅,其實是一種幸運。」她非常享受創作「不只是動物」專輯的整個過程,她和Michael的思想和性格都很相似,也有共同理念,一起合作做一些有訊息、有意義的歌曲。大家一早便有共識,Michael負責所有音樂,包括作曲、編曲和找任何監製或音樂人合作等;而連倩妤則負責專輯的概念、動物故事、歌詞、整個企劃的MV等等。「我很感謝 Michael 的信任,給予我一個天馬行空的機會,沒有太多商業考量,讓我可以無憂無慮地創作。其實每次聽到自己有份參與的作品,感覺既浪漫又夢幻。」
用音樂說故事
連倩妤回憶起在2018年尾收到Michael的第一首demo時,發現它並非典型廣東歌的曲式,整首歌幾乎沒有重複部份,因此令她想試試以新的寫作手法去創作歌詞。與此同時,亦因為工作關係,她發現自己遇見的人和事,都是很好的故事素材,於是她把不同的故事融入旋律當中,希望說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;整合過後,便形成了這個企劃的第一首歌,亦即「不只是動物」企劃的起點,作品表面好像說一個簡單的動物故事,其實是在訴說人生。
專輯的概念
她希望透過歌詞,用音樂說故事,帶領聽眾進入一個動物世界,從那裏看到熟悉的身影(自己或別人的),繼而反思自己的人生,亦從中探討不同的人生課題及社會議題;主題包括放下過去、勇敢前行、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比較、生命的完整與殘缺、擁抱自己的不一樣、接納自己、珍惜相遇等。通過這些故事和音樂作品,試圖療癒人心,給予讀者或聽眾另一個角度去看人生,就算經歷苦痛卻依然相信希望;讓讀者或聽眾反思如何面對困境和負面情緒,提醒自己何時何地也有選擇;希望大眾理解及關注社會的弱勢社群(尤其SEN 或情緒受困擾人士),我們大眾對情緒或精神病認識不夠,多些理解能便能用同理心對待及支持他們,在適當時候主動關心及伸出援手。
五首歌曲的故事
連倩妤本身很喜歡動物,覺得用動物故事說人生輕鬆一些,更容易被接受,她親自解說每一個故事及來源。
1. 〈斷尾蝌蚪〉

斷 - 插畫師: Andrew Yeung
第一首歌是關於一隻蝌蚪的故事,成為青蛙前,蝌蚪必須要放棄自己的尾巴,其實在説let go and move on,前行的首要條件是放下過去,亦即是「斷尾」。「啟發我寫這個故事源自於一位抑鬱案主,過去犯了過錯,每天都帶着很多悔疚、哀傷、自責等,他不肯放下自己的過去,不肯放過自己,甚至曾經有自殺傾向。故事最後是蝌蚪願意嘗試踏出一步,捨棄尾巴,離開水底,上岸成為青蛙,可是當青蛙抵達陸地那一刻,卻不幸遇上狂風雷暴,還好的是他沒有後悔自己作出上岸的決定,反而懂得用另一個角度面對困境,明白自己依然有選擇,那個何嘗不是一種進化?我希望用這個故事說明我們何時何地都要面對風浪,但我想提醒我們有能力面對和回應不同處境,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。」
斷 MV - 原創動畫: Yoyo Chak
2. 〈毛與鱗比〉

毛與鱗比 - 插畫師: Andrew Yeung
「第二首歌的名字聽起來是一個成語 —— 無與倫比,是關於一隻貓和一尾魚的故事;貓和魚根本是不同種類的生物,怎樣可以比較?貓毛和魚鱗又怎樣比較?其實我想用故事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競爭是無謂的。在現今社會,世界每個人都面對疫情,我們連明天能否出外吃飯,會否染病,能否可以繼續生存都不能控制時,究竟名利、地位和權力競爭還重要嗎?透過歌曲,我希望可以令聽衆反思生命裏什麼東西才是最重要,我希望大家可以珍惜每一個相遇。尤其在艱難的日子,真正的無與倫比不是比別人優越,而是懂得如何跟身邊的人互相打氣,守望相助。」

毛與鱗比 MV - Choreographer: Ki Cheung
3. 〈愛上氣球〉

愛上氣球 - 插畫師: Andrew Yeung
第三和第四首歌都是關於刺蝟的故事,「自2018年在東京到過hedgehog cafe後,便愛上了刺蝟,覺得他們很可愛。故事説到刺蝟愛上了氣球卻不敢,礙於他身上的刺(天生的缺陷),他擔心自己會傷害或刺破氣球,幸好最後他發現了一個方法可以和氣球相處,所以最後一幕是刺蝟用一條繩子牽着氣球,感覺好像手牽手似的一起看夕陽,說明只要有足夠的愛,大家還是可以找到相愛的方法。其實故事源自SEN 案主,他們有些是自閉,有些是ADHD,他們認為自己和普通人不一樣,常常懷疑自己可否去愛,我想用故事帶出每個人其實都有愛的能力和權利,希望可以鼓勵他們勇敢去愛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