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無哀樂 - 硬件要求不是絕對
- 音樂火鍋 Music Hotpot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朱祖兒為陳奕迅演唱會光碟辯護惹出不少風波。第一種風波是批評某些人的留言是「简体字的杂音」。我不排除有惡意評論,那些確實不理為妙,但把非惡意的簡體字留言一概貶為雜音,就是賺完簡體字的錢之後拿石頭砸老闆的腳。我更想說第二種風波。朱祖兒想澄清光碟的質素很高,指出別人覺得質素差是緣於硬件的問題。他說:「你就這樣拿個手據電話(去聽),你真的不如不要聽⋯⋯有套比較好的喇叭和CD盤,你才能播放出那個質素出來。」他的意思我稍稍認同。

有好的硬件當然可以播出更好質素。同一隻碟用十元千元萬元耳機去聽,不可能沒有質素分別。只不過,並非每個人有相同經濟能力去負擔好硬件。2021年《美紙》訪問中,他是這樣說:「我記憶中可得到的只要一張紙及畫筆,滿足得到,亦可以逃離家中一切。」我並不知道他童年擁有的紙筆是草根基層貨或是來佬高檔貨。我偏向相信是基層貨,因為他說「可得到的只要」,這暗示家中紙筆不多,也不是好貨色。如果他的出身很好,只用來佬貨,我只能歎說這個人不知民間疾苦,以為人人都有錢買來佬喇叭和CD盤。買了還要有空間擺放,空間在香港地卻是用更多錢買來的。

轉個角度看。同一訪問後段他為藝術品下定義:「不論一幅畫、一件藝術作品或一段影片,能令你在某一刻能夠平靜,或者脫離痛苦狀況,甚至是在惡劣情緒下,給你一種安靜感覺或喜悅,那一件就是藝術品。」雖然我不太認同這定義,但若是順著他思路去看,別人用差劣硬件聽陳奕迅聽出平靜喜悅,陳奕迅歌曲便是藝術品。此刻的朱祖兒當然不敢說老闆的歌曲不是藝術品,但覺得要聽得出當中的藝術味是必須有好硬件配合。我在上述已經指出硬件確實是重要一環,但這不表示沒有好硬件就「不如不要聽」。雖然整個演唱會中沒有唱〈黑擇明〉,但我必須引用林夕金針獎發言,去支持2021年的朱祖兒和打擊2024年的他。林夕說:「上星期收到一位陌生讀者的電郵,因為聽到我寫給陳奕迅的一首歌,名為〈黑擇明〉,那首歌的意思是黑暗中要選擇光明,他是憑着這首歌一直陪伴他渡過抑鬱症,也因為這首歌使她從自殺邊緣拉回來。」這真是無比貼切,能夠因為〈黑擇明〉而令他痊癒,不就等於令他能夠平靜,脫離痛苦,給他一種安靜感覺或喜悅?2021年的朱祖兒會說就是藝術品,2024年的他卻會批評如果那個讀者是用手機去聽〈黑擇明〉,他不如不要聽,他不聽就跳下去,朱祖兒忍心嗎?

有好硬件當然好,沒有好硬件卻也不應該被禠奪聽音樂的資格。我這樣抱怨,在朱祖兒眼中肯定是「简体字的杂音」,因為朱祖兒在直播中還說:「死忠粉不會抱怨。」
〈黑擇明〉
主唱:陳奕迅
作詞:林夕
作曲:C Y Kong
IG:@cheukyiuuuu
一個欣賞阿多諾對音樂的態度,但不完全認同他音樂哲學的人
圖片來源:YouTube @ 鏡新聞,@ art and piece美紙,@ jay681181979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