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無哀樂 - 一百年前的耳機
- 音樂火鍋 Music Hotpot
- 8月1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2025年,耳機已經日常得難以再日常,不同款式顏色,有線無線,監聽或普通,一出街幾乎人人在用。我只是估不到看希治閣1925年第一套作品《歡樂園》(The Pleasure Garden)時會看到一百年前的耳機。
最早期的希治閣並不驚悚,這次的劇情只是圍繞兩個女生之間和其他男生的感情關係。中後段一幕拍女主角回家跟包租公包租婆訴苦。女主角進門前的鏡頭拍到包租公在聽電台,包租婆在煮飯,再特寫包租公坐在單人椅,戴著連接收音機的耳機,左手拿著《Radio Times》雜誌,右手隨著音樂擺動,還寫實地往左腹抓幾下癢。這個畫面其實跟一百年後沒什麼分別,右手依然搖擺,左腹依然痕癢。只要加上一點改動,收音機變成串流,有線耳機變成藍芽,實體版雜誌變成電子版,單人椅變成單人按摩椅,原來一百年前在家中聽音樂的生活跟現在沒有太大分別。

這幾種變化主要改善便利和舒適,但並沒有根本地改變戴耳機聽音樂的核心,那就是隔絕外界的聲音去享受一個人聽音樂的時空。雖然一百年前聽的只能是電台節目,節目播什麼自己不能選,聽到什麼都是機緣。隨時包租公是看到雜誌中記載的電台節目表而去聽它。當時應該未有點歌的風氣,爵士藍調在英國還未流行,包租公聽到的應該是古典音樂。今天的人更自由,不出幾秒就能找到新歌,下首是爵士,再下首是電影配樂,應有盡有,任君選擇。兩者共通的依然是創造一個不被外界干擾的領域,滿足耳朵的聽慾。或者,想隔絕外面的噪音。在電影中,包租公並沒有對他妻子有任何不滿,所以不會是隔絕老婆的嗓音。但在今天的社會,難以忍受的噪音多的是。不能改變視覺和身體之所在,至少能靠耳機去劃出一個不容侵犯的範圍。
只要想像不能夠隨時隨地戴耳機聽音樂,不少人肯定立刻搖頭。當年包租公的收音機是固定,手提收音機要到三〇年代才出現,所以他所創造的範圍其實就是固定,不能像今天那樣跟人一起移動,甚至音樂本身也未必能一聽再聽,一切都取決於DJ的選擇。這看來是嚴重的限制,但是有限制的東西常常會令人加倍認真。當今天的串流平台讓人自由決定聽什麼,何時聽,重播什麼,隨機播放,無盡播放,我總覺得有些聽眾會因為這種自由而輕視音樂,心底的想法是橫豎隨時能再聽,下次才認真聽。下次又下次,其實根本不把音樂當成一回事。這不是耳機的錯,可是耳機和相關的科技被普及後,就很可能有這種心態的轉變,把音樂看得太輕,輕到其實聽不聽它再無所謂了。
IG:@cheukyiuuuu
一個欣賞阿多諾對音樂的態度,但不完全認同他音樂哲學的人
圖片來源:希治閣《歡樂園》(The Pleasure Garden)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