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聲無哀樂

聲無哀樂 - C’est la vie


「C’est la vie」這句法文句子對沒學過法文的人而言,當然要以中文理解,通常理解成「這就是生活」。驟眼看很正面,但以法文語境來說,這是完完全全的誤解。原意是指那些艱難地過日子的平民對生活的歎氣,劍橋字典正確地解釋為「used to say that situations of that type happen in life, and you cannot do anything about them.」

我以往聽銳樂,即是Raï,留意到一首頗出名的歌——Khaled〈C’est la vie〉。首先,raï是專指阿爾及利亞的音樂類型,在八十年代它受西方流行音樂很大影響,所以當代的銳樂有一大部份跟西方流行音樂無大分別。Khaled正正被譽為是「銳樂之王」,但這個稱呼對不熟悉銳樂的人來說,涵義並不清晰。銳樂的歌詞主要是想把伊斯蘭教的想法的價值推廣出去,所以歌詞多為阿拉伯文。


那麼上述的那首歌的歌名為何用法文?我先不直接解答,但我可以點出阿爾及利亞由1830年到1962年都被法國殖民,raï的出現是後於1830的,所以raï最初必定跟反抗殖民很有關,這個反殖民就包含了不用法文本身,而用阿拉伯文。但即使是獨立後的阿爾及利亞,政府雖把官方語言上把法文剔除,但仍然很難完全去除法國對它的影響,例如在日常用語中,法文仍是很普遍的,甚至扯遠一點說,兩個在阿爾及利亞出身的思想家,Jacques Derrida和Albert Camus都用法文著書,而不是用阿拉伯文的。


由此而看,Khaled不可能對「C’est la vie」的原意不認識,但這首歌卻正正是歡快愉悅的。歌詞當然明確牽涉到伊斯蘭教,有讚美真主阿拉的句子,但我的重點不在於此,而在整首歌的感覺。這個落差應如何解釋?


我唯一想到的答案是Khaled是故意以普世歡騰的感覺去改變原初法文中落泊的意思。這是不是解錯了?是的!但他的解錯不是對法文完全無知而解錯,卻是對它的創意運用。相反,如果一個不懂法文的人以此為歌名,而歌詞是歡快的話,他才會是解錯了。我並不是說很多人解錯,我反而可以肯定地說,在歌詞中解錯的比例一定比不懂原意而紋這句子的人要少。以正解去寫「C’est la vie」的歌,我霎時只想到Emerson, Lake and Palmer。一首是正解,一首是創意解讀,我想對「C’est la vie」的多重含義不熟悉的人,這兩首一組的歌甚至可說是很好的教材。

 

作者IG:@cheukyiuuuu


一個欣賞阿多諾對音樂的態度,但不完全認同他音樂哲學的人。


圖片來源:Genius, CDandLP

 

1,561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