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聲無哀樂

聲無哀樂 - 購買,其實連第一步都未算得上



又是一張更舊的照片,2011年6月30的收據和琴譜。那時我仍有學琴,考完了八級邁向演奏級進發。就如大部份香港人一樣,我以為考過八級就很把炮,但轉了另一位老師L後,才醒覺古典鋼琴曲目是如此廣闊深邃。八級或之前的考試曲目一來通常都不是經典又重要的作品,二來僅僅關心有無彈錯音和指法是否跟琴譜那樣做足。老師L過不多久就移民了,他再轉介另一老師C給我,同樣讓我覺得我是何等渺小又自大。


曾有幾堂課老師L找出蕭邦〈第二詼諧曲〉的不同演奏版本,僅僅聽前面那些短音,聽了至少六七個版本。我從沒這樣上過課,他要我去說我愛和不愛哪一種,原因在哪,說自己想做到怎樣的效果,然後下課前又會去聽一些我從來未接觸過的小型曲目,我是從那時才知道Prokofiev、Rachmaninov、Schonberg、Martinů等等。我必須承認有不少是我完全不懂得欣賞的,可是讓我大開耳界的音樂又一見鍾情的作曲家其實都不少。這四人的作品即使在八級也不會出現,因為多數他們的作品難度都極高,但那兩位老師讓我漸漸發覺難度不是一切,有更多不同的角度去衡量一場演奏。我恍惚發覺我去上課時,似乎跟以前的心態有不同,但那時未能清楚說出是什麼,直到再後來,我明確知道他們的心態應該是培訓年輕演奏家,而不只是考試機器,但考試還是需要的,所以他們播的曲目其實不少來自A/L/FTCL的列表。無論如何,我往後聆聽古典曲目的心態也隨之有變,會想去了解作曲家是在什麼時候創作它、它大概屬於音樂史的什麼階段、不同演奏家之間的差別,同一演奏家在年輕和老年的演奏有何分別⋯⋯



我無從考據那年6月30日我是否已有那心態的轉變,但那不要緊,至少我在當時買了它們的譜,練習過其中一些作品,只是直到再後來,我放棄了練琴,覺得自己完全不是那塊料子,又把興趣轉到運動上,那麼我不如甘心做個聆聽者。前年搬家時看到當年家人為我花了不少錢買的琴譜,其實連第一步都未算得上,正如每年書展那麼多人買書,最後有多少連包裝都沒拆就被轉讓和扔掉。圖中幾本,和更多本的琴譜,我都收在家中一個書櫃最底層,好像我目的僅僅是如此疊著它們會令整個櫃會更穩固而已。

 

IG:@cheukyiuuuu


一個欣賞阿多諾對音樂的態度,但不完全認同他音樂哲學的人。


圖片來源:作者

 

1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